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

媒體執行長教你電話行銷



前言:ARmedia瑞亞媒體總公司在瑞典,1990年成立至今已25年,堅持經營安控監視產業的專業媒體,旗下媒體包括期刊Detektor雜誌及安防產業新聞網 securityworldhotel.com。由於亞洲是目前全球安控設備的製造重鎮,因此瑞亞選擇於2009年在台灣成立亞太分公司,由張月霞執行長管理在地的Direct sales業務團隊。


今天B2B業務誌很高興能訪問瑞亞媒體亞太分公司執行長張月霞,2小時的訪問中,張執行長分享了B2B電話行銷的技巧,以及對台灣企業經營品牌的觀察。以下是這次訪談摘要:



#1 電話行銷心法

Q: 請簡介瑞亞媒體?如何接觸客戶?


我們媒體銷售的對象則是安控產業的專業品牌廠商,希望協助安防專業廣告主匯整有價值的內容資訊,傳遞給訂閱戶(全球安防科技業者、SI系統整合商、大型企業),進而打開品牌知名度,有效拓展業務到目標是市場。

相較於其他業內媒體如德國GIT Security、歐洲Euro Security、台灣asmag.com.tw,我們發行的Detector雜誌是目前歐洲、中東市場唯一跨區發行且產業讀者最多的專業安控期刊。

我們業務賣的是安控產業專業、趨勢願景與廣告宣傳服務。接洽的對象可分為企業主與行銷人員。這些年來,我們試過不同的行銷方式,像是經營專業部落格Asha for security、配合產業協會舉辦活動。但到目前為止,電話行銷還是我們最重要的行銷管道,也是最大的商機來源。

Q: 做B2B電話行銷最難的是什麼?
最難的應該是「專業知識」與「信賴感」。ARmedia總公司於1991年創立之初,就是以電話行銷起家,所以當我在經營台北團隊時,就是按照總公司流程來規劃。以我在安控產業20多年的經驗,很多業者的行銷窗口認識我,也能信服我提供的專業建議,所以我打電話的成功率算高。

但是,同樣的電話行銷工作,對於我們公司的新進業務就是很大的挑戰。因為他們沒有產業經驗與人脈,每一通電話都是陌生拜訪。像我都會給他們心理建設:「每打出一通電話,就是幫公司做一次廣告。」只要客戶聽到你一次電話,你就是做了成功的廣告。這一次被拒絕沒關係,下個月再打,如果下一次他還記得你,這就表示前一通電話有效。(笑)

#2 電話行銷技巧

Q: 做B2B電話行銷的方法是什麼?
電話行銷不好做,但我們還是可以歸納出一些技巧,有效率地做這件事。

首先,蒐集潛在客戶名單絕對是電話行銷的第一步。使用任何方式去擴充潛在客戶的名單量,從電話的對談中,訓練業務儘量探詢廠商有沒有意願進行媒體宣傳規劃?目前客戶規劃到哪一個階段?還有哪些媒體業者在跟我們競逐這個客戶?雜誌廣告是年度重複性的消費,該公司現在不是你的客戶,並不代表永遠都不是。

名單大家都會找,如何在電話中跟聯絡窗口建立信任感才是接下來的關鍵。我們跟潛在客戶名單會通過兩、三輪電話,過程中你要儘量找到跟窗口的連結,比如從客戶曾經參加過的展覽經驗切入,提供他有價值的建議。客戶沒有不忙的,他永遠都會說他很忙。但是,你該打電話,就是要打。我夠專業,能提供有價值的建議給客戶,我這電話就打的理直氣壯。



此外,每一通電訪過後的記錄也很重要,像我們會依照成交機率、窗口態度將所有客戶名單分成四級ABCD,分別是:


  • A級是目前合作中的客戶,也就是所謂的老客戶。
  • B級是以前合作過但現在沒有下單,也是主要經營的對象。
  • C級是沒有合作過的潛在客戶名單,陌生開發的主力,會反覆過兩、三輪電話。
  • D級也是潛在客戶,但因窗口態度不佳,所以暫時標註出來,擺著不再開發。等有一天,客戶有需要了,自然會主動來跟我們聯絡。


電話行銷加上定期Email聯絡,是維繫現有客戶關係,及培養潛在客戶的好方法。我們一方面做好現有客戶的服務,一方面將資源放在能創造未來營收的業務開發。儘管現在80%的營收,來自前20%的客戶。但你不能停下來,要設法投資80%的力量,去培養那些未來能創造20%營收的客戶。

導入業務CRM的好處

導入業務CRM的好處就是,找客戶資料的速度變快。每位業務的時間跟力氣都是有限的,有業務CRM系統,無論在電腦還是手機上,我們公司的業務只要輸入關鍵字,就可以馬上把想要的公司或聯絡人檔案給調出來,這一點是很方便的。同時,我也期望系統能加速新進業務上手的速度,並減少面對面溝通的會議時間。

同時,行政流程方面,我也希望未來CRM系統可以充分輔助,讓我有時間跟業務溝通重要的事情,像是產業趨勢、提案策略與計劃。面對每一家紮實經營的安控廠商,若廣告業務跟不上客戶所思考的產業問題,我們要如何說服他們下廣告?媒體廣告業務本來就不好培養,更何況我們所經營的是相對生硬的安防科技產業媒體?

安控業者也需要建立品牌

Q: 全球的安控產業概況?
安全監控產業(Security and surveillance)牽涉的產業鏈相當廣,從前端攝影(IP camera)、影像串流與後端儲存設備等,加上數量龐大的在地系統整合商(SI),都可以說是產業價值鏈的一環。

近年,安控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。有銀彈的大型品牌如Canon大搞併購,近3年相繼買下Milestone跟Axis,擴充成全方位服務提供者。另一方面,崛起的中國廠商如海康Hikvision、大華Dahua則有政府撐腰,專打低價戰。加上自2009年以來的全球不景氣,許多國家的專案量與預算都縮水不少,這些年來,亞洲廠商的接單量大幅萎縮。多年累積下來的不利因素,正帶給台灣安防製造/出口廠商極大的經營壓力。

Q: 對台灣企業主的建議?
面對低迷的景氣,台灣廠商如晶睿Vivotek、奇偶Geovision表現相對不錯。但說實在的,台廠還是習慣OEM、ODM接單,這影響實在太深,雖然也有自己的客戶,也想「做品牌」,但做品牌行銷時,執行的廣告活動太窄、太淺也太少。大部分亞洲安防科技廠商,不清楚什麼叫經營品牌,它以為我有個牌子就叫做品牌了。其實你的牌子喊出來,如果大多數的客戶沒聽過、不認同、不信任,你就等於沒有品牌。

品牌,其實是公司Logo那個圖背後創造出來的價值,代表一種信任感。現在什麼都上網路、都上雲端,客戶採購習慣改變了,買東西都找有品牌的產品。現在資訊這麼發達,採購Buyers自己會往上游找品牌、找可信賴的賣家,品牌經營只會越來越重要。

做品牌,要時間,且過程很漫長。除非砸大錢,否則不容易短期看到效果。但是,若廠商願意將行銷曝光的時間拉長,提早執行,持續做一段較長的時間,比如說一年半,就比較看得出成效。由於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快,將有更多後起之秀追趕上來,現在的亞洲廠商不開始經營品牌,繼續等下去,幾年後,將要花更多錢、更多時間、更多力氣,還不一定能追得上…。

關於受訪者

張月霞,投身台灣安防科技產業,超過25年。於2007年籌備,並於2009/7正式在台設立瑞典商瑞亞媒體(有)亞太分公司。除此之外,目前擔任TSSIA(台灣安全設備與服務產業協會)的秘書長,努力公益,協助產業因應趨勢,找到新方向及新商機。


ishelly_sales_cr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